【訓練科學】短間歇 vs 長間歇訓練 (一)

你會踩長定短 Interval 提升20min Power? 歡迎留言,講吓你會踩D咩。 下期我哋會講下由挪威學者 Rønnestad 等人 (2020) 研究長同短間歇所得出的訓練效果。有興趣嘅話可以睇埋下面嘅詳細內容

_____________

簡介

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耐力表現,但不同模式的間歇組合,例如高強度的持續時間、運動/休息比例等,以及訓練時所消耗的能量或辛苦感受相若,訓練的成效也會不同。

實驗方法

根據挪威學者 Rønnestad 等人 (2020) 的一項單車間歇訓練研究,實驗分為兩組人,分別為 短間歇組 Short Interval (SI) 和 長間歇組 Long Interval (LI) (每組 9 人),參加者都屬於精英級別 (V̇O₂max~73mL/kg/min; FTP~4.8W/kg),兩組間歇訓練分別為期三個星期,每星期訓練三日(總共 9 次訓練),在進行間歇訓練前後均會進行單車能力測試作比較。

SI 每次訓練進行 13 × 30s 高強度,30s 高強度之間有 15s 的間歇恢復,以上為之一組,總共要完成三組,每組之間有 3min 的組間恢復。

LI 每次訓練進行 4 × 5min 高強度,每組之間有 2.5min 組間恢復。

兩組訓練前都進行 15min 的熱身,當中包括 2–3 個次最大強度的 20–30s 衝刺,兩組的參加者在高強度時的功率輸出是自行決定的,但條件是在高強度時需要維持最大可持續的功率,即是每次高強度時功率輸出應該相約, 所有恢復的強度需要維持在最大攝氧量功率的 50%。短間歇及長間歇兩組的高強度總時間分別為 19.5 和 20min, 而恢復總時間分別為 7.5 和 15min。

有趣的是兩組在高強度時消耗的能量是不相等的 ( SI 組消耗更多能量) 但是自覺竭力程度相若 (RPE-Match),即是兩組主觀感受的辛苦程度係差唔多。想知道實驗結果,究竟係 SI 定 LI 可以提升 20min Power,記住留意我哋下期嘅文章!

撰文: 沈文曲 Sum Man Kuk @SpeedUp Cycling 教練

#Interval_Training#Short_Interval#Long_Interval#高強度間歇訓練#HIIT#間歇訓練#FTP#功率訓練#公路車#SpeedUpCyclingHK#Cycling#Training#單車訓練#訓練科學

發佈留言